今题小说网>都市青春>改变大唐之李元霸 > 第十六章 长安城外教书匠
    “回先生,那个,那个,我不知道。”皮孩子段瓒站了起来,挠着头不好意思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看来你的功课温习的并不怎么好啊,回头我一定会告诉你那个无敌大将军的爹,段志玄。”李察表面严肃的说道。心里却暗笑,终于抓到你这熊孩子的把柄了,让你一开始就拼爹。

    “那个,之前的先生又没有教,我怎么知道这句话的释义。就算我爹打死我,我也不知道。”熊孩子梗着头说道。

    “岂有此理,自己不好好学习,还不知悔改,顶撞先生,那我问你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这句怎么释义?”李察假装生气道。

    “我,我还是不知道,这句先生也没教。”段瓒说道。

    “岂有此理,刚才那句还可能是先生刚教的,还没来得及给你们讲解释义,这是论语的第一句,先生没教的话,那你们学这《论语》,都学了些什么?我一定会告诉你爹,让他好好教训你一顿。”李察这次真生气了,连论语的第一句你都不知道其意,都学了些什么。

    “先生,之前的先生真没教,我真的不知道。”终归是个八岁的小孩,段瓒委屈的快哭了。

    “回先生的话,先生切莫动怒,之前石先生确实没给我们讲解释义。只是教会了我们怎么读,怎么写。”这时,丘神绩站起来替段瓒解围道。

    “只教读写,不教释义,那么你们学这《论语》有何意义?”李察怒道,这次的怒不是对堂下的孩子们,而是对之前的先生石如英。

    “回先生的话,为了识字。只要我们会读了,会写了,我们以后不管读什么,就都认识这些字了。一年的世间我们已经认识三百多个字了,有什么不对吗?”丘神绩疑惑的问道,他不知道被自己父亲称之为了不得的人物,为什么会突然发怒。

    “什么?你们读《论语》只为识字?那你们之前的启蒙读物都是什么?就是你们一开始都读什么书?”李察惊讶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回先生的话,先生教什么,我们就读什么,现在的先生教的是《论语》,之前的先生教的是《孝经》,再之前的先生教的是《尔雅》。”丘神绩虽然不知道先生为什么这么问,还是规规矩矩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这可真把李察惊着了,我的那个乖乖,这就厉害了。大唐的孩子识字都是从《论语》和《四书五经》开始的?如此晦涩难懂的文章,拿来给孩子们启蒙?这也太难为刚开始识字的孩子了吧?在后世学习几年的孩子,想背诵一篇四书五经的文章也要很长时间吧?

    后世孩子们的启蒙读物很多,最早的就是《千字文》,后来慢慢被《三字经》,《百家姓》,《弟子规》所替代,就算是《三字经》和《百家姓》是宋朝才出现的,《弟子规》更是清朝才出现的,但是《千字文》在前朝就有了啊,怎么不拿来用?郎朗上口的《千字文》用来识字怎么也比晦涩难懂的《论语》和《四书五经》强吧。别说什么《论语》和《四书五经》更有教育意义,只教读写,不教释义,有什么教育意义?

    像堂下的这些孩子,虽然平时还要练习武艺,但一年只认识三百多个字,这也太慢了吧,一年熟记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完全没问题吧?这怎么也有一两千字了吧。

    既然只是单纯的为了识字,李察不打算再教这帮孩子们《论语》了,本来李察打算先教孩子们《千字文》的,再想想,有了更好的《三字经》,干脆一步到位得了。反正自己拿出《三字经》和《弟子规》又不是多难,都在自己的脑子里装着,写出来就是了。至于《百家姓》就算了,他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,人家宋朝人写的,当然是赵字在最前面,你现在写出来把赵钱孙排在李前面是怎么回事,掰持不清。你改成李钱孙赵,周吴郑王也没问题,只是李察过不了自己心中的那道坎,人家老朱家后来得了江山,也没见把百家姓第一个改成朱。还是把真正的《百家姓》留给后人吧。

    “孩子们,从今天开始我是你们新的先生,你们以前先生教的《论语》我不教了,我教给你们一本新的读物,名字叫做《三字经》,现在我把开篇写下来,你们照着写下来,然后我教给你们怎么读。”说完李察低头找粉笔。